• 政治建会
  • 学术立会
  • 科技强会
  • 服务兴会
全民补硒二十载 聚力擘画新蓝图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首届(2025)硒补健康促进发展大会、全民补硒工程20周年纪念活动 暨栖餐庭第7届917富硒文化节”在京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0日 来源:综合办


image.png


2025 年9月 28 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与栖餐庭联合主办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首届 (2025硒补健康促进发展大全民补硒工程20周年纪念活动暨栖餐庭第7届917富硒文化节”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盛会作为全民科学补硒工程启动二十周年的里程碑事件“政策引领科研赋产业落地国际联动”为核心汇聚了国家部委原领权威专家学者世卢会代表及产业界代表三百余人,共同回顾二十年补硒事业成就,并重磅启动“硒与健康保障工程”和“中韩友好 硒望之行”两大战略项目,为新时期全民科学补硒事业与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背景下富硒产业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image.png


活动伊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张福会长深情回顾了2005年“全民补硒倡议提出的历史背景与深远意义。他指出,二十年来,科学补硒理念已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视野,成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栖餐庭在推动富硒行业标准化建设所展现的企业担当给予了高度肯定。


image.png


卢朋刚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栖餐庭一直坚守“让富硒产品进入百姓家庭餐桌”初心20年来深耕富硒产业,全国布局商学院分院、普硒工作站 富硒超市发放科普资料数千万册,惠及人群超千万人次此次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启动“硒与健康保障工程”是对全民补硒工程20周年的献礼,更是对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践行。


image.png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荣誉会长黄正明教授表示,今年是全民补硒工程实施20周年,本次盛会既是对20年来科学补硒成果的总结展示,更是行业凝聚共识、共谋未来的重要契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今天这个重要的日子,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将与栖餐庭品牌开启“硒与健康保障工程”,为共同守护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指导下,将深化与栖餐庭的合作,共同推动富硒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与此同时黄院长特别肯定栖餐庭作为富硒产业领军品牌的责任担当,连续年举办 517 917富硒文化节,让科学补硒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富硒产业的发树立了行业标杆。


image.png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文周强调食品药品安全与品质的基石作用,充分肯定了栖餐庭将质量安全置于首位严格践行“四严”标准,期望其持续发挥行业标杆引领作用,带动行业以 “安全”为基“品质”为核,推动富硒产业向高质量方向迈进。


image.png


随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清仁宣读“硒与健康保障工程”的批复文件。


插图1.png


插图2.png


插图3.png


插图4.png


5be90cf4-d395-44e1-9e1e-3a1572973e77.png


521336dc-d427-43b2-bd4e-bbcd526d4699.png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黄正明教授、张文周局长、张福会长、卢朋刚会长等十位领导嘉宾一同按下启动键,宣告“硒与健康保障工程”正式启动黄正明教授现场向李雪主任授予“硒与健康保障工程”铜牌,并郑重“硒与健康保障工 ”的大旗交到卢朋刚会长手中,寄望栖餐庭在推动富硒事业规范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再立新功。


image.png


image.png


在随后举行的硒与健康论坛暨全民补硒工程 20 周年成果回顾环节,各界专家分享了丰硕成果。西安交通大学王治伦教授介绍了中国在硒研究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陈广垠主任从临床角度阐述了硒元素对心脑血管健康的积极作用;河南科技大学冯书晓副教授结合其著作《硒与癌症》深入探讨了硒的相关功能;栖餐庭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杨满堂则分享了栖餐庭在硒产 业应用与推广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image.png


站在全民补硒工程二十周年的新起点,以“硒与健康保障工程 ”为核心抓手,“中韩友好  硒望之行”为国际窗口,全民科学补硒事业正迈入“标准化、国际化、 创新化 ”发展的新纪元。栖餐庭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依托富硒文化节等平 ,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描绘富硒事业新蓝图,为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大力量。








下一篇: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营养医学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
上一篇: 共探国产大模型驱动医疗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数智融合 共创健康AI新范式”研讨会在云南大理成功举办

地址:北京丰台西局东街华源一里18号楼二层  邮箱:mishuchu9986@126.com 邮编:100071 

 培训咨询监督电话:010-52596050 转 6016 继续医学教育部电话:010-82330980 监督投诉电话:010-52596050转607 秘书处电话:010-52803990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电话:010-62059730


京ICP备11043014号-13     备案图标 (1).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342号